古蹟修護不放過任何細節 國寶級匠師蘇清良燃燒匠人魂

從竹籠厝蓋到大厝,從大厝蓋到樓房,再修護日漸凋零的古蹟,人稱「良伯」的蘇清良近期躍為文化總會「匠人魂」職人系列男主角,侃侃而談一生對於維護老建築的使命,高雄市長陳其邁尊他為「高雄市寶」,一生懸命為台灣文化資產的傳承而奮戰,蘇清良則憂心一身功夫沒人要學,不知道該怎麼辦。

文總為記錄台灣百工百業豐沛的能量,走訪全國各地製作「匠人魂」系列,第30集「與老建築對話」,主角是家住高雄湖內,現年87歲的國寶級匠師蘇清良,他小學沒畢業就學做「土水」,迄今逾一甲子,修護古蹟的技術獲高雄市文化局登錄的文化資產。

蘇清良這支影片由陳冠穎執導,今早在高雄「鳳儀書院」發表,蘇清良16歲起拜師習藝,起初以稻草和泥做「土角厝」,3年出師後在高雄、台南一帶為人蓋屋,建三合院、單伸手、一條龍大厝,偶也投入廟宇建築。

2002年他兒子因承攬台北賓館修護工程,請他重出江湖施做傳統線板,之後從台灣頭的淡水紅毛城,霧峰林家花園及台灣尾的鳳儀書院、恆春古城,都可見他修繕古蹟的身影。

蘇清良說,從事古蹟修護,工序繁複,他做到87歲歲,抹刀不知用了多少,他也告訴兒孫,「做慢沒關係,做到好才要緊」,更期待孫子能好好做,最好以後做到出名。他做古蹟維修20多年,最難的是鐵路部及橋頭糖廠的修護,但他這一身功夫,很怕後繼無人。

陳其邁說,私下和良伯聊幾分鐘,感受到良伯對台灣這塊土地熱愛,他在台灣建築文化的發展過程是重要資產,不只是國寶,也是高雄市寶,不只技術超卓,更 讓老工建築綻放生命光采的精神,讓古蹟能代代流傳。他在文化保存工作上認真打拚,相信歷史會一直延續下去。

文總副會長江春男說,時下年輕人多不愛傳統,但社會上若無底氣,恐會渺渺茫茫。良伯從台灣頭到台灣尾投入古蹟修護,從色彩到每道隱而不見的工藝細節都不放過,且具有研發突破的精神,「台灣如能多一些良伯,台灣的精神會代代傳承下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