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最新發現 蚩尤竟是黃帝兒子

2008年,北京清華大學搶救入藏了一批戰國竹簡(稱為「清華簡」),總數近2500枚,性質皆為古書,學術價值極高,相關整理工作仍在進行中。

近日有學者撰文透露最新的發現,表示研究人員在竹簡中整理出一種長篇數術文獻,約存4450字,是目前所見篇幅最大的出土戰國竹書。

該文獻闡述了天文數算、人倫道德、山川物產、人體結構、神祇司掌以及上古傳說等,可視之為戰國時期的百科全書,其中更提及大家熟悉的「黃帝戰蚩尤」的故事,但是文獻稱蚩尤是黃帝的兒子,可謂完全顛覆了我們固有的認知。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副教授賈連翔10月30日於陸媒《光明日報》撰文,介紹了該批戰國竹簡最新的研究成果。文章指,該批戰國竹簡中有一種長篇數術文獻,暫題為《五紀》,現存126支簡(原應有130支),約存4450字,推測其完整時已近五千字,當是目前所見篇幅最大的出土戰國竹書。

《五紀》以天下有洪水,「後帝」通過「修曆五紀」平息洪災為背景,借其言闡述了天文數算、人倫道德、山川物產、人體結構、神祇司掌以及上古傳說等,並以此建立了一套邏輯嚴謹的理論系統。其中很多內容前所未聞,也有不少記載為進一步理解相關先秦歷史傳說和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密鑰。

釐清古書諸多方位名稱
《五紀》裡出現一組完整的宇宙空間概念,分別是「天」、「地」、「四荒」、「四冘」、「四梪」、「四維」,它們同時具有神明屬性。通過對《五紀》這些空間概念的分析,可以釐清古書中的諸多方位名稱,並深入了解古人對宇宙的整體認知。

後帝在為人事行用的五個方面又各選出了六個神祇來執掌,這三十位神祇還可與代表宇宙空間的「四冘」、「四梪」、「四維」等大神共同司掌十二辰、六旬,他們甚至還可執司人體的各個部位,控制人身的疾病。比如:「凡民有疾,自腰以上,是謂興疾,天鬼祟。自腰以下,是謂辟鬲,地鬼祟。」

漢代仍流傳蚩尤為黃帝之子
為了說明這套「五紀」系統切實有效,簡文在後四分之一篇幅裡以最初的「人王」黃帝為例,描述了他對這套理論體系的具體踐行,裡面涉及了大量黃帝時期的歷史傳說,以及大家熟悉的「黃帝戰蚩尤」的故事。

其中關於蚩尤身份的記載,完全更新了後人的認知,其文稱:「黃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長成人,乃作為五兵。」這裡稱蚩尤是黃帝之子,讓人始料未及。不過傳世文獻其實也有透露過類似說法,《史記》記載田千秋對漢武帝上書稱:「子弄父兵,罪當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黃帝涉江。」可見這一說法在漢代仍有流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