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陷諸多質疑…獎項「鍍金」打折 仍有效果

推遲兩個月的93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25日落幕;今年的奧斯卡受到疫情影響,以及既有的種族主義、評獎結果難以服眾等種種質疑,不過「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奧斯卡頒獎典禮背後帶動的,是一整個龐大的電影產業鏈,成為其存在的價值。

奧斯卡獎最直接的反應是在票房,例如電影「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就算得到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葛斯范桑(Gus Van Sant)等大導演的加持,仍票房慘澹,直到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三獎項,使其頒獎當周的周末票房達到230萬元,儘管該片仍是票房最低的奧斯卡最佳影片之一。

奧斯卡獎對演員而言也是種「認可」,哪怕只是「提名」也好;例如原本沒沒無聞的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因「冰封之心」(Winter’s Bone)提名最佳女主角,使其後來接到了電影系列「飢餓遊戲」(Hunger Games)。

對幕後工作者而言亦然,從導演到一名服裝設計師,都可能因為奧斯卡獎而「鍍金」。

演員兼編劇麥特戴蒙(Matt Damon)就表示,儘管他與搭檔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早已得到業界認可,但是兩人因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奪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後,整個人生便出現了「近乎無法形容」的大變化。

奧斯卡獎更牽動整個業界;電影業顧問安格洛蒂(Tony Angellotti)就表示,奧斯卡獎可讓一些默默無聞卻得到認可的電影,因此更加發揚光大,電影工作室也是如此,獎項的加持,使其得以吸引更多劇本家及製作人等。

一名匿名顧問則表示,演員需要獎項,因其有助職業生涯及達成個人成就,而工作室需要這些演員加持,成為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

當然,這不代表奧斯卡獎的一切都是值得稱道的;為了獲獎,奧斯卡獎的幕後充斥著公關、灑錢等宣傳戰;著名的例子是「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與「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兩部電影的廝殺,最終前者靠龐大的公關活動,奪得了當年度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而確實的,奧斯卡獎的一系列負面問題,已經讓其「加持」的力量不如幾十年前,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Academy)必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