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女頭目的承擔 《阿查依蘭的呼喚》入選丹麥女性影展

由久藝傳播製作,文化部補助的《阿查依蘭的呼喚》,入選丹麥的女性影展,明年將在當地放映,讓台灣的女性電影,在北歐地區受到相當的注意。

《阿查依蘭的呼喚》是一部女性紀錄片,內容為拍攝排灣族社會的特殊現象,探討女頭目的處境與承擔。已入圍歐洲電影攝影獎(European Cinematography AWARDS ) 之最佳紀錄片與新銳導演獎、入選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 FILM AWARDS)和英國金電影獎之最佳紀錄片,導演魏郁蓁更一舉榮獲伊斯坦堡(ISTANBUL FILM AWARDS)最佳女導演獎。

郁蓁導演原本有著穩定的職場生涯,歷任DHL、英商怡和集團–必勝客等大型外商公司的財會主管,卻因婚後一連串的因緣巧合,於十多年前投入紀錄片的製作,並接手本片的導演,接觸到這位完全不同於自己生命情境的女性。在數年的接觸、拍攝中,魏郁蓁看到廖莉華在逆境中的奮鬥,深深感到作為一個女頭目,廖莉華既要忍一般女性所不能忍,更要頂起一般男性也備感沉重的頭目地位。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勇敢地承擔了自己特殊身分之於她的考驗。雖然家庭與頭目兩端的超限付出,讓她遠比同齡的朋友要蒼老許多,但廖莉華樂觀以對,並且堅信會達成祖靈與族人對她的期望。

郁蓁導演自覺十分受到啟發,因此當片子拍完之後,她感到不應該轉身離去,希望再做些事協助廖莉華獲得社會的支援,因而與貝殼放大合作《阿查依蘭的呼喚》紀錄片發行與文化重建計畫。這是將紀錄片發行與被攝者的文化重建合一的集資計畫,在台灣尚屬首見。製作人徐國揚表示,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初衷就是作為推動文化重建的起步,能獲得貝殼放大的協助,實屬難得,希望有機會做更大的努力,讓祖靈屋原地重建。更希望透過這樣一個現實案例,讓世人瞭解排灣族的文化特色與台灣的人情之美。

當部落由山區遷至平地,現代化的進程日益加速,傳統文化流失無法挽回。廖莉華出生的大後部落阿查依蘭家屋及祖靈屋,都因無力維護而頹圯,化為平地。按照傳統,頭目家屋及祖靈屋並非只是頭目家族的私產,而是作為族人平常聚會、祈禱及死後靈魂棲息的歸宿,因此作為頭目的繼承人,廖莉華有責任將原址恢復,這是祖靈對她聲聲呼喚的重要背景。

然而,這樣的壓力,對於一個要撫養三個小孩的單親媽媽,已是無法承受的重擔,辛苦打工的血汗錢,除了養兒育女,還要應付部落內各種紅白的人情世故,往往入不敷出。如今孩子雖已日漸長成,但廖莉華年紀也大了,長年累積的工傷病痛,讓她對重建更是有心無力。

排灣族的部落文化,是台灣文化多樣性的一個精采環節,從文化保存的角度來說,當然一個也不能少。因此製片團隊在經過深入的了解與詳細的規畫後,決定投入這個充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