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溯源 枋山誕生全國首家水產類農產品初級加工場

屏東縣枋山鄉養殖漁民鄭瑞隆5年前返鄉接手家中養殖漁業,他從中嘗試摸索如何讓水產品穩定銷售,除專業養殖技術外,針對原料加工,延長水產品的保存與食用性,生產溯源穩定,他在縣府輔導下,成功申請水產類農產品初級加工廠登記證,今舉行揭牌儀式,縣長潘孟安說,這是全台第一張水產類農產品加工初級工廠登記證,是台灣水產養殖新的里程碑。

46歲的鄭瑞隆原本在飯店業工作,考量家中父母親年邁, 5年前辭去工作返鄉接手養殖漁業,他說,以往養殖過程都要倚賴盤商,加工廠,如今有初級加工廠後,可以做初級的三去三清,冷凍真空可以保值、保鮮,未來可以開拓通路,往宴會廳、大賣場等銷售,也可增加漁民收入,也歡迎有合法產銷履歷的養殖登記的漁民來這邊加工處理。

鄭瑞隆說,他養殖以石斑類為主,養殖面積約2.5公頃。縣長潘孟安今出席揭牌儀式,潘孟安說,這是全國第一場,自己蓋的自營初級加工廠,也為台灣水產養殖新的里程碑。過去農漁水產,經營面對各種挑戰、限制,農漁民不斷突破,面對通路、市場端產銷如何合一,加工讓產品加值,保存季節調度,讓產品更豐富,也更有競爭力。

鄭瑞隆的產品登為石斑魚、龍虎斑及龍膽石斑的分級、二三去、分切等加工方式,為能取得加工場登記證,鄭瑞隆進修課課程,取得「加工技術及食品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及格證書」、「水產食品安全管制系統實務基礎訓練班及格證書」及「產銷履歷」等認證,讓水產品標上追溯號碼,對食材來源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提升水產品原物料與加工製程把關能力,確保水產加工品品質與衛生安全,讓消費者安心。

屏縣府指出,去年立法院三讀通過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賦予小農加工正式法源,只要本國養殖漁民或漁民團體以100%可溯源的國產原料做初級加工,並比照衛福部的衛生標準,在農地上建置加工室,地方政府依照申請文件書面審查,並派員實地勘查,確定土地、設施合法性、場區內人員衛生管理、作業場所及設施的清潔衛生,以及加工製程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規範,就能取得初級加工場登記證。

縣府指出,小農加工室的好處以最新鮮的原料加工,未來銷售管道以中小型的通路為主,和現有大型通路及食品級工廠做區隔,藉由新式的加工模式,能打開通路,確保產品使用國產溯源原料、符合食安衛生法規,讓消費者有信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