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國際海洋保育研討會 學者籲兩岸共推水下文物保護

水下文物保護與利用近來成為世界各國觀光產業發展的新興項目,更是國際海洋保育的新課題。金門大學最近召開2021國際海洋保育研討會,特邀請韓國專家、澳洲官員及台灣學者對此一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與會人員都認為作為僑鄉、位在下南洋航線前端的金門,其水下文物保護與利用將是未來金門縣政府可以思考的發展重點。

2021國際海洋保育研討會於10月29日至31日在國立金門大學召開,受疫情影響,國外的學者都無法親自到場,包括澳洲、韓國大陸等學者僅能透過線上進行專題演講,韓國國家海洋文化遺產研究院專家JungYoung-Hwa,就針對韓國在海洋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發展進行了主題演講。JungYoung-Hwa表示,新安沈船的發現開啟了韓國水下文物探勘的歷史新頁,目前韓國制訂中長程計畫,每年投入大量經費在水下文物探勘、技術研發等,期待未來能有台灣合作的機會。

澳洲農業、水資源與環境部官員Andrew Viduka則在會中介紹了澳洲水下文物保護的具體做法,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政策及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傅瓊慧則介紹了「水下文化遺產就地保存及活化再利用」。

中央研究院水下考古隊專任研究助理黃漢彰,則從他個人實際下海探勘經驗出發,點出「台灣水下文化資產的現地保存及相關問題」,而水下工程專家陸泰龍則點出,水域開發行為對水下文化資產的衝擊與危害。

主持會議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臧振華則指出,台灣與金門周邊水下文物眾多,但是我們在這部分的投入與發展,明顯落後於韓國。黃漢彰也指出,我們對水下文物保護只停留在制訂法規,他指出,目前義大利已經開始發展水下博物館,這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作法。

會議討論時間,與會專家學者指出,作為僑鄉、位在下南洋航線前端的金門,其水下文物資源其實相當豐富,如何進行保護與利用將是未來金門縣政府可以思考的發展重點,未來若兩岸關係改善,兩岸合作一起推動水下文物保護,是一個值得發展的方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