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0歲工程師婚後才與太太性行為,而「小弟弟」還沒放進去,就已經「繳械」射精,兩人原本無察覺異狀,直到妻子與閨蜜聊天,才發現丈夫可能「早洩」。另一名年輕男性工作需長時間久坐,被女友抱怨「太快」,只能維持1分鐘。兩名個案經過醫師評估,調整藥物治療並減少副作用,現在已能享有滿意的性生活。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去年進行「男性早洩認知調查」研究,今天首次公佈調查結果,500位受訪男性認為,「早洩」與三高、攝護腺肥大同列前3大健康問題。
國際性醫學學會發布3項「早洩」定義,包括生殖器進入陰道前或進入陰道後1分鐘內旋即達到射精、有射精感覺時無法自主控制或延遲、以及因射精障礙,而導致負面個人影響,例如緊張、壓力、困擾、沮喪、拒絕發生性關係親密行為等。
早洩分為「原發性早洩」和「次發性早洩」。原發性早洩又稱做終生型的早洩,此類患者自從有性行為經驗開始,就持續有著早洩的困擾。次發性早洩則是原先沒有早洩的問題,但因為某些因素的造成或誘發,而開始有了早洩的困擾。
不過男女對於「早洩」認知差異大。台灣男性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說明,調查中發現,有47%男性認為1分鐘內算早洩,然而有37%女性認為5分鐘內都算早洩,顯示女性的高標準和對持久度期待得越高,失望程度也就越高。調查也發現,85%男性擔憂早洩無法滿足伴侶,造成心理壓力,影響婚姻家庭關係、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
陳煜表示,每個人「早洩」定義不同,陳煜說明曾有一名個案,性行為可持續30分鐘,以常人觀念來說已「趨近完美」,然而個案仍求診,原因是「以前能1個半小時」。他強調,「早洩」主要影響女性性生活品質,男性若勇於治療,是為了女性著想,應多給予鼓勵及肯定。
綜合醫師臨床意見,發現超過半數患者有早洩問題1年以上才願意求診,包括沒勇氣開口、過去治療成效不佳、藥物使用不方便等原因,因而對治療失去信心。近年年輕患者比例增加,卻認為只是短暫壓力、情緒或睡眠品質不佳引起,未積極治療導致問題反覆發生。
陳煜表示,早洩成功治療關鍵,包括藥物治療及伴侶陪伴,積極治療可儘早「重振雄風」,更能與伴侶維持滿意的性生活。
研究中發現,有半數以上男性會向伴侶表明早洩問題,更有高達98%的男性表示願意主動就醫治療,顯示台灣男性面對早洩是抱持願意面對、解決的態度。治療關鍵除了藥物治療,伴侶陪伴也相當重要,尤其與伴侶一起求診的患者,用藥依從性與治療結果都比後者更好。
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卷書表示,早洩治療包括口服錠劑、外用軟膏、噴劑等,口服藥需性行為前1小時服用,可延長性行為時間,但可能有腸胃不適、噁心想吐或是頭痛等副作用。外用軟膏需及新型噴劑藥物,於性行為前塗抹使用,性行為前應擦拭掉。
陳卷書表示,疫情期間早洩患者增加5倍,或許受疫情影響,民眾健康意識提升,也更願意主動就醫。他呼籲,男性發現疑似早洩,建議主動到泌尿科報到,女性發現另一半行房時間太短,也可以「攜伴」就醫。他也建議4種行為治療,包括走走停停法、龜頭擠壓法、凱格爾運動以及飛機杯輔助,有助延遲射精。